啟秀山房訂
易之彖解
附錄 阮 元
《周易》彖之為音,今俗皆讀團之去聲,與古音有異。古音當讀若弛,音近于才,亦與蠡字音近。故《繋辭傳》曰:「彖者,材也。」此乃古音訓相兼,是彖音必與才音同部。「材」字之才與彖字皆在段氏古音弟一部,由之、咍、止、海、志、代,轉而為十五部脂、微、齊、皆、灰,又轉為十六部之支、佳、紙、蟹、寘、卦、陌、麥、昔、錫,若讀今音通貫切。如劉瓛之訓斷,則在十四部,與「材」字迥不同部。孔子何以
啟秀山房訂
易之彖解
附錄 阮 元
《周易》彖之為音,今俗皆讀團之去聲,與古音有異。古音當讀若弛,音近于才,亦與蠡字音近。故《繋辭傳》曰:「彖者,材也。」此乃古音訓相兼,是彖音必與才音同部。「材」字之才與彖字皆在段氏古音弟一部,由之、咍、止、海、志、代,轉而為十五部脂、微、齊、皆、灰,又轉為十六部之支、佳、紙、蟹、寘、卦、陌、麥、昔、錫,若讀今音通貫切。如劉瓛之訓斷,則在十四部,與「材」字迥不同部。孔子何以
test
test2